9月15日,北京香哈網絡股份有限公司(香哈網)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,登陸新三板,成為新三板“美食社區”第一股。“我們不是高逼格的美食社區,我們的定位就是親民的、讓用戶感受到溫暖的美食社區,這樣的社區用戶基數大,使用頻率高,用戶也樂于交流。”對于香哈網的定位,田金濤思考得很清楚。
截至2015年8月底,香哈網以及香哈APP已發展成為日均活躍用戶近200萬的社交平臺。目前其用戶仍在快速增長。
喜歡做菜的CEO;香哈發展四階段
香哈網CEO田金濤,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。大一開始接觸互聯網,便一直從事互聯網相關工作。大三就在人人網全職,后又在搜狗。畢業后一年,2011年田金濤創立了香哈網。
田金濤說道:“我自身比較折騰,不喜歡按部就班的東西,加上又喜歡做飯,所以就創建了香哈網。”
香哈網的發展主要有四個階段:2011年創立之初首先選擇了外賣訂餐的業務,但對于當時并不長于線下的香哈網團隊來說,這一嘗試并不成功。“我們團隊的優勢是做產品、內容和運營,線下并非我們的長處,而且線下對于我們這樣的創業團隊來說太燒錢。當時整個外賣行業的熱度也不夠。”田金濤說。2012年,喜歡做菜的田金濤看到了菜譜的機會,開始推動香哈網的整體轉型。
第二個階段是在做PC的時候。有搜索背景出身的田金濤,很快就把流量做到每天二十多萬,在13年下半年的時候,香哈已經開始有收入了。田金濤道:“在香哈的前兩年,基本所有人都沒拿過一分錢工資。當時根本連錢都借不到了,在轉型時,我就勸過他們離職,但我自己堅持做,讓我感動的是他們跟我說‘金濤,不用擔心我們,只要你堅持干,我們就跟著你干’。經過兩年后,核心團隊才開始有極少的工資維持生活。”
第三個階段,到13年有收入后開始招人,就開始做移動端。剛開始香哈網就是一個菜譜查詢,相當于工具類的APP。兩個月后,田金濤研究發現大家學做菜,然后去分享美食、交流,比較適合做一個社區APP。當時香哈網的用戶群體70%都是20歲到40歲的女性,而且這部分人里面很多人都是媽媽,二、三、四線城市的用戶偏多。此類人群一是有時間做飯,二是喜歡交流,三人際圈有限,所以需要有這種平臺供她們交流。
第四個階段,2015年初,香哈獲得了北京聯創的A輪融資。2015年,4月是香哈股改節點,準備登陸新三板。9月15日,香哈新三板掛牌。
菜譜+社區“劍指”廚房經濟
“傳統互聯網的盈利模式離不開三種,一是廣告,二是游戲,三是增值服務,香哈網不會走傳統的路線,我們期望做電商,因為我們占領了廚房經濟的入口。”田金濤告訴記者,廚房消費是每個家庭消費的“大塊頭”,未來有上千億的市場,如果能守住這個入口,香哈網將能夠迎來新一輪的跨越。
以菜譜為切入點,香哈網在數年間積累了較為龐大的黏性用戶群體;“菜譜”和“美食社區”可以連接很多線下場景,提供多種消費導流的方式;香哈網下一步要做的則是借助資本的力量,更好地實現流量變現,這將為香哈網帶來極大的盈利空間。
在將美食社區做扎實之后,香哈網開始展望更大的布局。據悉,香哈網將以“菜譜”和“社區”作為入口,深挖美食服務,打造“菜譜+社區+廚房經濟”的商業模式。
“民以食為天。”田金濤認為,“衣食住行,飲食是剛需,一日三餐是必不可少的。隨著生活品質的提升,當今吃的重要性正被空前地放大,大家不僅要吃得安全,吃得美味,而且開始關注食物和自身健康的關系。”
在香哈網團隊看來,用戶在美食上還有很多細分的需求痛點沒有被滿足,比如三高人群的飲食搭配,而這些就是香哈網的市場機會。改版后的“香哈菜譜”在界面首頁更是添加了養生版塊,使用更加便捷。“十二時辰養生、美食養生、體質養生”功能,為用戶提供貼心的一對一飲食建議,建立更健康的飲食習慣。
美食社交的基石在美食,而吃是剛需、具有用戶規模大、消費市場大的天然特性,如果能有效結合O2O等模式,未來還將有極大的市場空間可挖掘。
“未來香哈網將從美食服務連接到廚房,打通廚房經濟整個產業鏈,”田金濤補充道:“所有與廚房相關的東西,廚電、廚具、食材、上門廚師,都是香哈網可以觸及的領域。線上美食應用的興起,正逐漸改變傳統的廚房生活,用戶細分需求的挖掘將引導廚房市場發生巨大變革。保守估計,廚房經濟帶動的市場規模將高達千億元。”
文/投資界